《陶光叠韵:白陶》——远古文明的当代呈现

文/张天明 图/梁向锋

《陶光叠韵:白陶》,一组聚焦白陶的摄影作品,像穿越时空的一束光,闪烁着远古文明的珍贵密码,以现代的表达方式,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,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将远古文明遗存在当代语境下予以呈现的范例。

镌刻的远古记忆与当代共鸣

在高庙遗址博物馆,每一件白陶展品都是远古文明的实体档案,那些神秘的纹理如同岁月的密码,等待着当代人的解读。在这组摄影作品里,通过镜头,跨越数千年鸿沟,使我们的视角触摸到远古先人的生活脉络。那些或深或浅的纹理,可能是制陶者不经意间留下的指纹,也可能是岁月侵蚀的痕迹,它们是历史的无声见证者,诉说着我们先人的日常烟火和精神生活故事。

展开剩余76%

想象一下,在远古的村落里,先人们围坐在窑炉旁,怀着对生活和上天的敬畏与期许,用粗糙的双手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状。这些白陶,有的成为盛放食物的容器,满足着日常的生活需求;有的则作为祭祀用的礼器,承载着古人的精神信仰。作者的镜头捕捉到白陶的各种细节,从陶身的线条到表面的色泽,都让我们感受到远古生活的真实与质朴。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,这些白陶宛如时光胶囊,将古人的烟火生活完好地保存至今,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温暖与亲切,唤起当代人对传统文化根源的追寻。

远古审美与当代文化的交融

远古先人在制作白陶时,不仅是为了满足实用需求,更将独特的审美观念融入其中。白陶的造型简洁优美,线条流畅自然,体现了古人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。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色彩搭配,更展现了古人丰富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。

这种审美理念在当代审美中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,例如摄影,如何处理简洁与繁复的关系仍然是摄影人要面对的艺术难题之一。

在这组摄影作品中,我们还能看到文化与生活用器的完美结合。白陶上的太阳、凤鸟、獠牙神面等元素,不仅是视觉的呈现,更是古人信仰与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。这种审美与实用、文化与生活的结合,依然是当今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,白陶成为了连接远古审美与当代文化的桥梁。

虚实相生间的古今对话

这组摄影作品在摄影技巧上独具匠心,摄影师巧妙地利用展柜和周边各种影像映射,特别是当代对于白陶文化的文字解读,与陶罐的实体形成虚实相生的特别效果,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氛围。

这种虚实相生的效果象征着远古文明在当代的呈现。过去的历史虽然已经远去,但它并没有消失,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,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魅力。同时,这种虚实相生的效果也增加了摄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,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,也能陷入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,促进了远古文明与当代思想的交流与碰撞。

摄影作品的画面被温暖的橙色所笼罩,这种色彩的运用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。橙色是一种温暖而明亮的颜色,它让人联想到火焰和阳光。在这组摄影作品中,温暖的橙色使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窑里的火光。先人在制作白陶时,窑里的火光熊熊燃烧,照亮了整个夜晚。那火光不仅仅是为了烧制白陶,更是文明的象征。它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通过那一抹温暖的橙色,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,回到远古时代,感受到那股文明的力量。在当代,这温暖的橙色如同远古文明之火,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燃烧,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,成为远古文明在当代精神层面的延续。

这组关于白陶的摄影作品是远古文明在当代呈现的典范。它以白陶为载体,通过摄影艺术的形式,将远古文明的魅力全方位地展示在当代人的面前。它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,也能深刻地认识到远古文明对当代社会的深远影响,使远古文明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,获得崭新的时代意义。

来源:红网

作者:张天明

编辑:贺姜

发布于:湖南省